基于语文要素的“1+X”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记载表
学习主题 | 基于语文要素的阅读教学策略 | 姓 名 | 王丽琴 |
学习时间 | 2020.5 | ||
内容摘要 | 一、目标引领的精准性策略 1. 关注目标的适切性。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想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就必须使教学目标切合学习者的学习起点。 2. 关注目标的层递性。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通过课后练习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努力体现语文学习体系与教学“梯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统筹规划训练目标序列,体现语文要素的系统性和发展性。 3. 关注目标的整体性。教师必须建立整体观,将语文要素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整册、整个学段,乃至全套教材的学习。 二、亲历体验的实践性策略 1. 积累语言,感受多样表达。“积累有特点的词语和句式”是第一学段重要的语文要素,教学时不能简单地揭示构词方式或句式特点,而要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积累与感受。 2. 运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支持学生尝试运用自己获得的语言。“模仿写”作为第一学段语文能力要素,在教材中频频出现。 3. 学习阅读,发展思维能力。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学生必须以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三、拓展阅读的开放性策略 1. 阅读向课外延展。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了一类非常重要的课文——连环画课文,不全文注音,“借助图画阅读”就成为这类课文需要特别关注的语文能力要素。课外阅读中,不注音又有丰富彩图的绘本无疑成为“借助图画阅读”的最好材料。 2. 阅读向生活延展。阅读向生活延展毋庸置疑,报纸刊物、车船机票、商品说明、广告海报……凡此种种,均是拓展阅读的绝好材料。 3. 阅读跨学科延展。“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可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学习重点;接着通读整个单元,做好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选题;然后阅读《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学生根据习作的选题,有针对性地选读《动物百科全书》,或法国文豪卢梭的《植物学通信》中的有关内容,进一步感受怎样细致观察动物或植物、怎样把观察到的写清楚;最后学习习作例文,加深本单元对“观察”与“表达”的感悟理解,完成习作。
| ||
心得 体会 |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九岁之前学习阅读,九岁之后通过阅读来学习。基于语文要素,有策略地开展阅读教学,将帮助学生从学习阅读走向阅读学习,以阅读能力的提升推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