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3、了解事物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一)语文学习是一段段精彩的旅行,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继续去有趣的海底世界旅行。
1.准备好,我们出发!小火车开起来: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迅速后退 伸缩爬行 长途旅行
多种多样 差异很大
(齐读词语)我们仿佛已经看到神秘的海底世界了。
2.你知道海底世界是怎样的吗?你能选择其中几个词语来说一说?
(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1.这句话其实是课文的中心句,它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课文中一个问题的回答。谁从文中找到了?生答。出示PPT,女生读问题,男生读回答。
2.仅有这一问一答是不足以说明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所以课文又从哪几方面写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指一人回答,师贴板书)。
3.总结:课文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动物的活动;植物的差异;海底的矿产,五方面写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海底如此神奇,大家已经忍不住想要进一步了解海底世界了,让我们走进课本去看看海底世界。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学习第二段——海底的光线
1.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从哪里看出海底世界的奇异?
指名交流:(海面、海底)
2.同学们,你们来到500米以下的深海,会看到什么呢?(指导朗读,读出宁静黑暗的神秘感)
3.(师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深海里的光点,多么像布满星星的夜空啊。让我们齐读第二段,感受深海的宁静神秘。
4.总结:深深的海底,宁静,黑暗,却有着点点星光,这多么神秘,多么奇异啊!让我们不由地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
一片黑暗的深海中,发光的鱼儿四处游动,在参加聚会。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海底听一听。
(二)学习第三段——海底的声音
1.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很___宁静__(生答)
那海底真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吗?不是的。
有什么声音呢?看看你有没有本事从文字中听到海底的声音?(把写海底声音的句子和关键词语用笔划出来。)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生说,课件出示有的像......有的像......)
2.蜜蜂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嗡嗡嗡嗡)我们的声音要不要这么响亮呢?不要,因为海里的鱼儿在窃窃私语。
对呀,鱼儿在窃窃私语。我们也来当当小蜜蜂。(嗡嗡嗡嗡)
小鸟呢?(啾啾啾啾)声音真清脆。
小狗?汪——汪——声音真响亮。
打鼾声是怎样的呢?呼噜——呼噜——
3.真是太有趣了,谁愿意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找找他的朗读有什么要改进的。
预设:读得声音太响亮了,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声音一定要又轻又小。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齐读段落)对,这样的声音才是窃窃私语啊。
4.猜猜看,除了这几种声音,还会有什么声音呢?指名交流。(生答,教师出示声音仿写PPT)多找几个学生说说。(相机点评,这里也是在窃窃私语,声音要又轻又小。)
这么多有趣的声音都藏到哪里去了啊?(省略号)
5.总结:同学们,深深的海底一片安静, 而当我们带上水中听音器,却能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多么奇妙啊,不得不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
海底动物发出这样有趣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再看看他们是怎样活动的。
3. 学习第四段——动物的活动
1.同学们快速默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这种句子叫(中心句)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3.你对哪种动物的活动方法感兴趣?选择一种说说看。
海参:请一位同学说说海参怎么活动的?还有对海参感兴趣的同学吗?你觉得海参活动的特点是什么?肌肉伸缩爬行、慢 肌肉伸缩爬行是什么样的呀?生演示动作或说。
真有意思!你是从哪看出来它的慢?只能,4 米(真是太慢了,简直和我们陆地上的蜗牛、乌龟一样,真替她着急,喜欢海参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谁对梭子鱼感兴趣?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梭子鱼的活动方式吧。梭子鱼活动特点是:游动,快。从哪可以看出来?几十千米,比火车还快,(对梭子鱼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来读读,把他速度快的特点表达出来。)
章鱼与乌贼呢?谁感兴趣?它们的活动特点是:向前方喷水,后退。章鱼和乌贼可真有意思,对这两个动物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看看你们能不能把章鱼和乌贼以退为进的活动方法读出来。
剩下贝类了,谁喜欢贝类?你来说说:“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贝类的活动特点是:自己不动,巴在船底。这家伙可真聪明呀!谁知道贝类聪明在哪?免费的长途旅行对呀,只有人才会计较免费不免费,把描写人的词句用在动物身上,不仅让写出了贝类的聪明,还使语句变得生动。
而且呀,我们看贝类是怎样旅行的?巴在船底(师用书本演示动作)抓住动词“巴”,让我们看到这些贝类紧紧地抓住船底,生怕自己被落下,多么可爱啊!
4.现在我们分组竞读。1、2条为一组,3、4条为一组,5、6条为一组,第7条为一组,每组读一种动物,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5.围绕着“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句话作者分别写了伸缩爬行,速度很慢的海参;游动,速度很快的梭子鱼;向前方喷水迅速后退的章鱼和乌贼;以及自己不动,巴在船底免费旅行的贝类。这些动物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有的快,有的慢。这样,充分说明了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6.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每人选择一种动物,把自己当作这种动物,以自我介绍的方式说说活动方式。
其他同学给他们打分,看看他们能得几颗星,并说明原因。
7.你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老师找了4种特别有意思的动物活动方式,和大家分享。(水母,巨螯蟹,翻车鱼,海龟)每种动物简单说一下活动仿写。
巨螯蟹:巨螯蟹们就像一群骄傲的贵妇,每天都是成群结队,迈着大长腿,在海底世界到处逛街。
翻车鱼:试了很久,自己的小鱼鳍怎么也游不快,干脆就不游了,整天懒洋洋地躺在海面晒太阳。
水母:像是一个穿着纱裙的小公主,体内喷水反射前进,优雅美丽地跳舞前进,裙摆轻轻地在水中舞动着。
海龟:海龟是一名勤劳的船夫,每天划动着自带的双桨,在海中游来游去。
8.请你模仿文中描写贝类活动的语句,从刚才介绍的几种动物中选择一种,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思考好了之后,写在纸上。
9.总结:说的真好,海底的动物种类上万,他们的活动方式也是千姿百态。通过刚才学习的第四自然,我们总结出了学习这种有中心句的段落的方法:一找中心句,二划几方面,三读至熟练。(贴板书)
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第五节。
(三)学习第五段——植物的差异
1.找出本段中心句。
2.找一找,短文划几方面。
第五段围绕着“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从颜色、大小两个方面不断进行比较,充分说明了海底植物的差异之大。
3.面对这么奇异的景色,我们女生都忍不住要把课文大声朗读出来。
女生们读得真优美啊。男生愿意认输吗?好,男生也不甘示弱来读一读。
嗯,男生读得很响亮。
男生女生朗读各有千秋,如果我们一起读会怎么样呢?读得很好,奖励你们看图片。(师播放PPT)
4.总结:多种多样的植物,把海底点缀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我们不禁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
欣赏完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种,我们再看看海底还有什么宝藏。
(四)学习第六段——海底的矿产
1.齐读,边读边找海底资源有哪些种类? (煤、铁、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海洋中几乎有陆地上有的各种资源,还有许多陆地上所没有的资源。而且呀,海底矿产的储量极其丰富。
2.总结: 现在海上建立了很多石油钻井平台,而人类开采的资源却只是海洋矿产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我们不得不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
四、总结提升
1.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了解了海底的声音多种多样,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多样,植物色彩形态也是多种多样,而且海底还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海底可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
2.这么奇妙的海底世界,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
五、布置作业
今天有两样样作业,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作业要求。
1、读读找找: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读一读《海底森林》是从哪几方面把海藻写清楚的。
我们已经知道,海底像陆地上一样,有山川、峡谷,不知有没有森林?回答是肯定的。海底森林由第二类海藻——底栖藻类构成。看起来,这些海藻跟陆地植物一样,也长着根、茎、叶,实际上那只是些假根、假茎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真正的根可以吸收养分,而海藻的假根只是个固定器,贴在海礁上,防止被水冲走;茎也不能输送养分,海藻直接从附近海水中吸收养分。
别看这些海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它们照样长得很茂盛,一丛丛比森林都茂密。相传哥伦布率领的船队在远征途中,误入马尾藻林中,差点被缠住。他们航行了几星期才摆脱这片藻林。可见,海底森林并不比陆上的森林小呀!
海藻林不但给海洋动物提供食物,而且是海洋动物的乐园呢!那些小鱼小虾在这里既能避风浪,又能避敌,难怪它们喜欢住在这里。
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海底森林》是从哪几方面把海藻写清楚的。(海底森林的构成、海底森林生长茂盛、海底森林的作用)
2、写写画画:搜集海底世界的知识,制作一张以“海洋知识”为主题的手抄报,同时整合信息,将搜集到的资料围绕一句话写清楚,只介绍一种事物即可。
六、板书设计
23. 海底世界
学习方法
海底的光线 1.找中心句
海底的声音 景色奇异 2.划几方面
动物的活动 3.读至熟练
植物的差异 物产丰富
海底的矿产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次教学有进步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
进步之处在于:一、注重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读顺课文。
二、教学过程逻辑清晰,框架明了。通过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动物的活动、植物的差异以及海底的矿产五个模块,逐步推进。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展示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啊!”这句话。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抓住第四自然的动物的活动方式,拓展了4种不一样的动物活动方式;第五自然的直接出示图片,展示海底植物的种类多样;文章的最后,拓展了小短文《海底森林》,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海底的景色,了解海底的物产,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获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样一个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接下来重点说说不足之处。首先课堂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面的多种形式朗读浪费了一些时间,导致最后拓展的小短文《海底森林》不能完全讲完。
其次,《海底世界》作为一篇科普知识的小短文,即使语言生动形象、流畅自然,也不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在朗读上。朗读上的时间可以稍微缩减一点。
第三,在介绍动物的活动方式各异这个模块中,设计了一个仿写环节。但是直接出示文中语句让学生仿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了。应该教师先写一个仿写句子做模板,和学生讲讲其中的关键点,再让学生下笔仿写就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