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尚美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追求,更是理想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尚美教育”为支点,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努力构建尚美、灵动的课堂。
什么是尚美的灵动课堂?灵动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激情奔放的课堂,是充满美的享受的课堂。
教学目标的设立应该追求尚美性:应该立足于三个维度(五个层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不能仅仅着眼于书后的几道练习题;要全面审视教材,发掘其中的知识、能力、思维、情感诸方面的训练,挖掘美育因素,要做到高屋建瓴地运用教材来发展学生的素质,将享受英语学习作为学习目标之一。
尚美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实践和体验
(一)体验语言的形式美。英语教材中的语篇材料涉及各种体裁的文章:适合日常交际的对话,形式各异的广告,有趣的海报,生动小故事,幽默风趣的小诗等。语篇材料的话题也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围绕学生自身的学校生活,家庭环境等,也有社会生活层面的电视电影节目介绍,名人伟人事迹以及慈善活动等话题。这些语言材料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美,道德美,以及语言的韵律美。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在自觉地审美过程中,把语言知识和美学体验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对学生而言,体验一门外语的语言美,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朗读。朗读首先要求学生学会静心听磁带,体会示范朗读中的抑扬顿挫;接下来是模仿,仿照示范带的读法自己大声地朗读;最后是在对语言材料相当熟悉的基础上,能够声情并茂、语音语调准确地朗读或背诵所学语篇。在训练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采取不同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在一遍遍的练习中产生疲劳和厌倦。比如个人朗读、小组朗读、每人一句接龙读、小组接龙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能兴致勃勃地参加朗读训练。一篇课文从最初的生涩难以上口,到最后的熟练和流利,这个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也唤起了他们对这篇文章的喜爱以及对文章中所蕴含的美的追求。美育的本质就在于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接下来的语言学习也就不那么艰难了。
(二)感知语言材料中的文化美。共存于这大千世界的人们因地域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这些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习俗无一例外地在语言里有着鲜明的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体会和认识到这些异同,欣赏到这些文化美,势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情境对话的教学中,中西方国家因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对他人的赞美会有不同的应答。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更倾向于以谦虚和谨慎的态度来应对,所以对他人的赞美往往会采取连连否定的形式来显示自己的谦虚。而西方人则习惯于高高兴兴的接受赞美并表示感谢。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我经常请两组学生进行对比性表演和展示来帮助学生们认识到两种不同的文化间差异并加以强化。这种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学习即能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含蓄美,也能欣赏西方文化的直率美,从而提高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牛津英语五年级向学生介绍了西方常见的传统节日——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同时也呈现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中国新年、端午节等。在教学准备中,我在网上搜索了大量有关这些节日的资料及图片,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已知的内容以及图片的引导,很快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了这种异族节日的美,庆祝方式的美,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的美。在单元教学结束时我也抓住学生对这种美的感受和体会这一契机,请学生写一篇文章来向西方友人介绍中国的某个传统节日,并以海报的形式来展示和呈现。学生兴致勃勃,很认真地写好文章并在笔者的指导下予以订正,然后自己设计并制作出精美的海报。面对教室墙壁上展出的海报,学生既体会到了自己英语学习的成果也感受到了英语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美。他们既为异族文化的精妙而惊叹,也为自己国家的文化而自豪。这些积极的情感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应感受这些文化的美的过程中,学生大都表现出对书本内容不满足的现象,渴望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手段,搜集更多有关政治、经济、风俗、文学、艺术等知识,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这样的主动学习,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又促使学生更多地使用和运用英语,极大地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三)创造美的课堂氛围。英语语言的课堂首先应该是和谐的。英语课堂上美的氛围应该是轻松愉悦的、民主平等的、合作探究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本身。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要创造美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努力设计出优美的教学设计。一节课的内容从导入开始到课程结束,40分钟紧凑、明了,呈现出清晰的线索来帮助学生当堂以及后续的学习。首先导入是一节课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导入设计得富有美感和吸引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笔者在教学中的导入设计,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单元主题来设计,或从学生熟知或喜爱的话题着手导入,或用和单元主题相关的优美的图片、视频、音频等直观导入,力求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灵动的课堂首先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是民主平等的,是合作探究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得其形,更要得其神。只有构建灵动的课堂,才能引领我们的学生愉悦地步入英语学习的精神殿堂,促进英语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