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尚美课题教学案例分析二(吴银兰)

尚美课题教学案例分析二(吴银兰)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1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银兰

尚美课题教学案例分析二

教学片段

:小朋友,元旦就要到了,为了庆祝元旦,学校准备举行一次文艺汇演,你们想不想参加?

:想。

:这节课我们就来准备准备,把《狐狸和乌鸦》这片课文排练出来,参加这一次文艺演出,好吗?

:好。

:不过,要表演好这个小故事,首先得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读出对话的语气,熟练了以后,还要带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你们有信心演好这个节目吗?

:有。

:狐狸看见乌鸦嘴里的肉,为什么馋得直流口水?

:因为它想吃这片肉。

:那它怎样才能吃到乌鸦嘴里的这片肉呢?

:骗。

:小朋友在自己的小组里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谁演狐狸,谁演乌鸦,赶快行动吧!

(生下位找好朋友商量)

:商量好了,第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狐狸的话找出来,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把狐狸的话用“——”画出来。

师:找到的小朋友先练起来,记住,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准字音。

(每一对好朋友练读)

:我们请一组小朋友来读读。读后请小朋友评价。

1:狐狸读得时候,把“您”读成“你”了。

2:狐狸读得声音太小了。

3:狐狸读得很有感情。(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那我们全体狐狸像他这样有感情地来读一读。

:此时,乌鸦的表情怎样?心里会想些什么?

1:我才不上你的当呢,我辛辛苦苦叼来的肉,我自己享受!

2:这片肉,我还要给我的孩子们吃呢!

:刚才大家读演的不错,为我们的表演跨出可成功的第一步,夸夸自己吧。

:第一次乌鸦没有上当,第二次狐狸又对乌鸦说了些什么?

:我知道。

: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的?

(一生站起来读)

:我能比他读得更好。

:很自信,那你试试。

:哪些演狐狸的愿意站起来读?

(读狐狸第二次说的话: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乌鸦只是看了狐狸一眼,这时乌鸦又在想什么?

1:它这么有礼貌,我倒有点动心了。

2:我知道你在骗我,我不会上你当的。

:第三次狐狸讲出了更漂亮的奉承话,终于使乌鸦张开了嘴巴。读一读狐狸第三次说的话。(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好看,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老师,我能把它读好。(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你读得真棒,还加上了表情动作。

:你能和你的好朋友表演一下吗?

(生表演后评价)

:让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来演一演吧。

:再读读课文,把表示狐狸和乌鸦动作、表情的词语用“表示出来。

(生汇报找到的词语:直流口水、眼珠一转、赔着笑脸、看了一眼、摇摇尾巴、一溜烟)

生试着做这些动作。

:光有动作还不行,必须边做动作边说话,再试试。

(生自由表演)

:现在到了我们正式表演的时间了,哪一对狐狸、乌鸦愿意上台表演。(生在小组内表演,相互评价)

:小朋友的表演精彩极了,我相信,在这一次文艺汇演中,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尚美课堂的一大主要特征是:情感愉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学习兴趣浓厚。我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了“表演课文内容,参加元旦文艺演出”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过程变为了带有情感色彩的学习活动。

1、让教材“活”起来。

照教材按步就搬,狐狸的三次话很难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调动起来。于是我将教材中可表演的成分全都挖掘出来:狐狸馋得“直流口水”以及想办法时“眼珠一转”的神态;乌鸦有点心动,“看了一眼”狐狸的表情……一个个细节串连起来,就是一个可爱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表演故事,这样变抽象为形象,变呆板为鲜活,变枯燥为趣味,使教材“活”了起来。

2、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堂课着眼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设表演小故事这一活动场景,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

动口:读,不再是强制性地读,而是自主、自愿地要求朗读。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要求朗读,而且充满自信。不但读了,还积极地去评价别人,这样在一读一评中,提高了听、读水平。

动脑:想象乌鸦当时的心理,孩子们真是奇思妙想,说出了很多让你意想不到的想法。真的不能小看学生,只要给他们创造的空间,他们会拥有比我们成人更广阔的思维领域。

表演: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动”,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孩子们的动作和表情,我看到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创造。以表演促理解,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平等、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新知,加深了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友善、互帮、互助的教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