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区级课题>>构建尚美课堂的实践研究>>过程性材料>>四月理论学习材料(张瑜)

四月理论学习材料(张瑜)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7日   点击:   来源:三河口小学   录入者:三河口小学

4月理论学习材料(张瑜)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

第一章 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运动的关键词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分水岭

第三节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经路

第二章 课例研究成为国际的卓越实践

第一节 课例研究兴起日本

第二节 课例研究移植美国

第三节 课例研究传播全球

第三章 国内的传统教研活动亟待创新

第一节 传统教研活动的弊端

第二节 日美课例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国内课例研究的概貌

第四章 优化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路框架

第一节 课堂观察系统的构建

第二节 教学评议标准的创立

第三节 课例研究活动的设计

第四节 本土实践特色的突显

第五章 扎根课堂的教学优化专题系列

第一节 小学学段的专题系列

第二节 初中学段的专题系列

第三节 高中学段的专题系列

后记

通过学习胡庆芳老师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这本书,我知道: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基础知识贫乏。伴随着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很多学生都追求发展特长,造成文化课程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减轻,他们持不重视甚至无所谓的态度。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文化知识的要求相对没那么严格,学生所学的文化知识不多,基本功不扎实。正因如此,课堂探讨时出现的“瓶颈”现象日益显著,抑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更何况课堂问题的讨论呢?

(二)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在“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使学生的课堂讨论能顺利地开展。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把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布置下去,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任务完成的不甚理想,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的情况,直接致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延长,从而影响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教师把探究问题设计得过多过难。由于学生基础较弱,在设计问题上,教师如果不循序渐进,就很容易出现课堂“冷场”,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发挥,这样教师就不得不进行阐释,在不知不觉中教师又回到了过去的“老路子”,对学生进行了“填鸭”式的教育,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参与性也就随着大大减弱。

(四)教师对教材资源不敢大胆取舍。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通史体例,以模块为划分单元的依据,知识概括性强,中外交融,时间跨度大,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而讲求面面俱到,那么,单教师一个人就足以主宰一节课,更谈不上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了。

以上是我学习了《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今后,我会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去,用美育的思想去擦亮学生的慧眼,去净化学生的心灵,去提升学生完美的人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