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知
根据课题组工作计划, 决定于11月 22日(周二)上午开展市级级课题《童话育美》的教学研讨活动,请课题组成员安排好课务,准时参加活动。
节次 | 教学内容 | 执教老师 | 班级 |
第一节(8:10-8:50) | 狼和小羊 | 王丽琴 | 二2 |
第二节 (9:25-10:10) | 秋姑娘 | 姚海燕 | 一3 |
12:00-12:30 | 教学评议 | 二楼会议室 |
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科室
2016.11.21
《狼和小羊》评课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
王老师的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教学设计方面的突出优点是:
学生在感悟狼和小羊第一次对话时,利用小组展示交流充分讲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针对课堂生成,及时利用多媒体的小溪图,让学生观察狼和羊的位置,理解“上游”和“下游”,并联系上下文引出狼找的理由是故意的,没有根据的。在引出“找碴儿”这个词语后,王老师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狼共找了几次碴,读出狼的不讲理。王老师这种通过观察图、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方法,可谓一举三得:一是使得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二是加深了学生对狼的认识,三是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
王老师紧扣三次“找碴儿”。抓住“气冲冲、喊”等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狼的凶恶;抓住“温和”、“喊道”等词引导学生感悟羊的温顺。两个特定的“人物”,两种鲜明对比的性格,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引导,通过学生多种形式地感情朗读,这两个特定“人物”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孩子们心里。这样抓住“人物”特点展开教学,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故事是本课的另一个优点。
在课文结尾王老师还给我们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给孩子们设计一道回家作业:续编小故事(……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
三年级备课组
用童话浸润童心 以童趣构建课堂
———记河小语文教研组童话育美教学研讨系列活动
秉着童话育美课题的研究理念,为了更好地立足童话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品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教研组的组织下,三河口小学全体语文教师三次走进了低年段的语文课堂,观摩了一次次生动有趣的童话课教学。
王丽琴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的《狼和小羊》,课堂扎实有广度,王老师用精巧的设计、成熟的课堂掌控力、充满激情的语言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童话课,课上的角色朗读,童话剧场,续编故事等环节不断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与孩子们齐乐。
姚海燕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的《秋姑娘》。课堂清新而有温度,姚老师通过复习字词句扎实导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用充满童真话语指导朗读;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片,展开想象并进行句式训练。两位老师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趣味,每个孩子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语文教研组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构建有特色的童话课堂,孕育教学的快乐与智慧。相信在凝聚力很强的语文教研大家庭里,我们的研讨能力不断提高,收获教学的创新与快乐。
(撰稿:程凤娇 摄影、审核:张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