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开展“童话育美”的研究>>研究过程>>十一月份理论学习(王丽琴)

十一月份理论学习(王丽琴)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4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丽琴

“农村小学开展‘童话育美’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记载表

学习主题

小学童话教学研究

 

王丽琴

学习时间

2018.11

内容摘要

一、理解童话的核心是幻想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童话时,不能像读故事、小说那样去评价童话中的人物、事件,应该着重于童话的幻想性在人物、情节、环境等文学要素上是如何体现的,关注童话如何通过幻想手段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童话教学的难点正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童话的幻想,体会童话的幻想美。

二、把握童话的艺术手段       

拟人、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段在每一个特殊文本中的采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必定不同。了解童话的艺术手段才能更好地体会童话的美。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童话作品让学生掌握童话的艺术手段的运用。

三、弄清童话幻想和现实的关系        

童话通过幻想来编织故事,但这种幻想并非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童话中的幻想尽管离奇古怪,但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是虚与实的有机结合。

心得体会

在童话教学中还要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幻想、拟人、夸张手法的运用,还是它的思想内容,都源于现实生活,折射式地反映着现实生活。正因为世界上有虚伪、好面子、自欺欺人的人,才出现像《皇帝的新装》那样的作品;有很多虽遭遇坎坷、磨难但永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人,才有了《丑小鸭》这样的作品;有许多怀抱着美好的心愿,向弱小的、身处困境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才有了《神笔马良》、《七色花》这样的作品……这一切无一不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我们在随作者进入一个个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之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上天入地、感受苦乐、除恶扬善的时候,决不能小视它的现实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