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三河口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开展“童话育美”的研究>>研究过程>>沙龙:童话教学之我见(张金花)

沙龙:童话教学之我见(张金花)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30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金花

童话教学之我见

 

1. 听与讲

指导讲述故事,也有方法。比如说,指导把握故事的结构,或者说作品内在的整体格式塔。在童话中,“故事——情节”模式是压倒一切的结构模式,故事由一系列事件叙述,可以满足儿童“后来呢?后来呢?”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把握这些结构,可以更好、更快地记住故事的大致情节。讲故事时,短故事可以独立讲;长故事可以接力讲。此外还应该特别注意给学生一个空间,指导有创意地讲述。比如: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用第一人称讲述。

2.角色朗读与表演

角色朗读或者表演应该算是最经常的教学策略。从语文的角度看,角色朗读与表演不但可以促使儿童更主动地理解故事,把握形象,同时又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了生动的语言训练,在表演技巧和理解角色心理的揣摩中,促进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角色朗读与表演的形式也有多种。人物较少的文本,适宜在小组里表演,这样每个人都能动起来;人物较多、对话丰富、故事性强的文本,可以排演课本剧,中高年段学生也具备了这个能力;对话少,神态、动作丰富的文本,可以用哑剧表演。

3. 想象与对话

   在童话教学中,也会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是以文本为支点,构造新的想象空间,改编、创编童话故事。

越是优秀的故事,越有发掘的空间,越能培养高级的审美情感。在中高年级的童话教学中,除必要的角色朗读与扮演外,教师更需要设计开放的话题,营造宽松自由的对话空间,通过对话,将童话故事中包孕的丰富的意味凸显出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